这点压力算什么!看看老深圳人的生活你就舒爽了......
如果有人问你,在深圳生活很累的,压力大,节奏快,物价高,你吃得消吗?你会怎样回答?
是的,我已经适应了适应了适应了
前段时间,一则“高学历白领夫妇卖掉深圳小两居,回乡买四套房”的新闻被朋友圈疯传。深圳一套房=武汉四套房,你换不换?据媒体调查显示,近五成人表示即便在深圳买房压力山大,也不去二三线城市发展。
是的,
虽然很累,但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坚守深圳!
“深圳虐我千百遍,我待深圳如初恋”
这里
有我们熊熊燃烧的理想,有我们无法阻挡的快乐
也有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
就像下面这些老照片
让我们感受到年轻时的一股子热血
▲1979年1月的四级干部大会,被认为是吹响深圳改革开放号角的关键会议。不过,重要的改革人物还没有出场,大戏还没有真正上演。
▲对外加工装配,是深圳开放的序曲。1980年,深圳就有汽车装配厂,你们信么?
▲沙头角熟皮加工厂,也是与香港的合资企业,从中英街把加工的产品运过去,出口就算完成了,这是1979年这家加工厂能存在的原因。
▲深圳还有一家夏巴汽车装备厂,这是1979年,工厂装配出第一辆汽车。(看上去像拖拉机。)当年的投资是1050万元,大买卖了。
▲龙岗皮草加工厂开业,这是全体员工合影。
▲1980年,乌石鼓石场开业,中外合资。港商从香港用汽车运来大量的西餐餐具、给中酒,还有可乐。拍摄这张照片的何煌友得到一罐可乐,一直没有喝。有人问他怎么不喝?他悄悄告诉对方,“这玩意儿怎么打开呢?”
▲1983年,深圳,十二级台风,刚建好的基建工程兵住房全部倒了。
▲80年代的深圳竹子林一带的营房。今天这地儿老贵了!
▲艰难时刻,茅草,木杆,竹席……从这样的房子里也走出了很多亿万富翁。
▲这些冶建工人参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罗湖和福田的建设。
▲道路是泥泞的,前途是光明的。
▲这张是1984年之后的照片,国贸都有了。
▲罗湖桥,曾经是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备受关注的分界线,在当年也是相当繁忙和高度敏感的地方。
▲过界耕种的深圳农民回到深圳市过关接受检查。
▲罗湖?你没有看错,这里是罗湖。农民赴港耕种归来,1980年。
▲1982年初,深圳漂亮的打工妹。
▲1982年初,单调沉闷的打工仔生活中美好的时光。
▲80年代深圳大学的学生宿舍。
▲80年代初,大学生勤工俭学,在邮局接线,一个月最多可以得几百块,当时大学的“富翁”,基本在深圳大学。
▲80年代的大学生模特队,虽然看着有点土,但当年已经很时尚。
▲1980年,在深圳一家幼儿园(财贸幼儿园)课堂上。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?应该已经是深圳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了吧。我们能想象,所有这些孩子现在能告诉我的,都是关于这座城市如何奇迹般的变化。
▲1980年,深圳一家幼儿园的孩子们。谁还记得这些漂亮可爱的孩子?他们现在还在深圳吗?又过着怎样的生活?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一代热血青年,
在这个移民城市扎根创造出大美深圳,
这才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!
加 油,深 圳 人 !
图片转载自西葫芦订阅号,版权归拍摄者所有。
编辑/廖厚朋
有猛料?
快给南都来电:0755-82121212
谈合作?
欢迎加微信勾搭:yuanzhiyong0909